top of page

世界除了需要專才,也需要通才

袁晞勤(Higgins) 在完成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衞生碩士課程後一直從事醫療體系、政策及管理有關的工作,由非牟利機構做到私營及公立醫療系統,希望利用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幫忙支撐香港醫療體系的運作。


2009年,中文大學開辦全港唯一的公共衞生學士課程,當年中七畢業的Higgins於中大開放日初次接觸「公共衞生」這個科目,「那一天大開眼界,發現一個醫療體系中,不只需要醫護人員,亦需要不同才能的人一起支撐整個運作,而公共衞生就要用一個較廣闊的視野,為不同的醫療機構提供第三方意見。」那天燃起了Higgins對公共衞生的興趣,中大公共衞生學系亦成為了他入讀大學的第一志願。

Higgins成為了首屆中大公共衞生學士課程畢業生,Higgins於大學就讀學士課程時,有機會到非政府組織、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下稱社康)實習,「被派去實習時覺得別有洞天,原來社會上有這麼多為市民健康努力的機構」,他指,社康會為不同目標群組定立適合的健康推廣活動,實習時已有不少機會去學寫健康計劃提案書,又會帶隊做家訪,同時就訪問所得的內容撰寫報告,並帶到一些會議中提出意見,他亦曾因此與團隊一起獲獎。


「公共衞生的課程最常提到,公共衞生是一個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的科學,讓更多人提早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從而減少對醫療體系的負擔,而我於實習時就深切體會到這工作的意義」,Higgins大學畢業後隨即報讀中大公共衞生碩士課程,希望可更深入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為自己於公共衞生這領域的工作鋪排更好的前路。


由非政府組織走到私家醫院,再轉到公立醫院工作, Higgins稱,不同的工作地點,讓他有着不一樣的經歷,「每個工作崗位都令我有所見識,例如於社康和私家醫院會有較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如向不同的團體推廣各類健康活動,後來到公立醫院工作時,就多專注做後勤及行政等支援醫院運作的工作」,他指出各個崗位都運用到他於公共衛生課程所學的知識,令他深切體會到醫療體系中需要通才的重要。


Higgins回想仍為公共衞生碩士學生時,曾與同學一起到四川山區考察,了解當地健康推廣活動的成效,同行的同學有着不同的背景,當中也有醫生和護士,「當我們要評估不同健康推廣活動的成效時,明顯地有公共衞生背景的同學會做得更得心應手,很快就知道應用什麼方法去作出分析,更見自己可如何學以致用」。


除了對醫療體系、政策及管理有興趣外,Higgins完成中大公共衞生碩士課程後繼續進修海外的流行病學碩士課程,其後轉職至醫院管理局總部擔任綜合護理計劃經理,主力為各護理服務中心及病患制訂適合的計劃,「例如如何加強一些早期診治及健康推廣,從而令市民減少就醫的需要,亦可減低醫院的壓力,又或者想辦法去提升器官移植率,甚至如何幫助洗腎患者保持生活質素都是我的工作,而每個計劃都不可忽視。」Higgins道出其工作時,可見他真的享受其中。


Higgins稱,最近的第五波疫情為他帶來很大的挑戰。他解釋,因病患人數暴增,令不少後勤同事都彷如走到前線工作,「好多今天計劃好的事,明天就要開始做,要應對得快,同時又要跟不同部門協調,例如當時有段時間醫院床位爆滿,如何安排洗腎病人到醫院或其他隔離設施進行治療,我和很多後勤的同事都如前線一樣為他們親身安排,感到大家都要全民皆兵」。


Higgins現時回到學院,擔任公共衞生碩士課程導師。他指近月疫情再趨上升,已忙於為下一波的疫情作準備,而他多年的工作經驗教會他時時逆地而處,站在不同持份者的位置思考。他稱,曾有不少學生詢問他如何讓機構接納自己的計劃書,「我想一份健康推廣計劃書,除了要有其賣點和讓有需要的人容易接觸外,我們要當自己是當中不同的持份者,如病者或機構負責人,問自己如果我是他們,我是否都會同意推行這計劃書,而這個眼界,我想就是我們曾就讀公共衞生而有的專業。」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