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发生天灾人祸后,总有一群参与灾害管理的人员,飞往当地统筹赈灾物资及灾后重建工作,陈以诺(Christabel)便是其中一位。作为世界宣明会亚太区域紧急救援事务专员,Christabel在完成中文大学公共卫生硕士课程后一直从事人道救授工作,不经不觉已是第七个年头,她却没有一刻想过退下来,甚至申请了调任到巴布新畿内亚的前线工作,累绩救援经验及技巧。
积极读书装备自己
自小跟随父母参与教会事务,Christabel对「援助」二字早不陌生。「教会每年均会组织短期宣教活动,到访较落后的地方派发食物及日用品,当时己希望长大后可以继续帮助有需要的人。及后参与中大开放日,留意到公共卫生本科课程正在招募第一届学生,并了解公共卫生的组成对于小区发展的重要性。加上学系以be the one to make the difference作为宣传语句,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与几位同学一起报读。」结果也真的选择正确,通过本科的研究、教学和培训,对人口健康议题包括流行病学、人道主义医学和全球卫生等均有所认识。
本科毕业后,Christabel即时报读公共卫生硕士课程,她说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出来工作后,要再重返校园很困难;二是硕士课程可以更集中研读这方面的知识,让我认知不同灾难通常会出现的情况,为日后工作打好基础。Christabel选修的领域是人口与环球健康学 (Population and Global Health Concentration),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从全球视野中了解非传染性及传染性疾病、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国际机构的作用等各种全球关注的卫生议题。
不一样的救灾生涯
在二零一五年,Christabel加入世界宣明会,展开人道救援的生涯︰「云南地震作为我的的一次大型救援尤为深刻,当时被调派到遍远的地方工作,发现环境比想象中恶劣,可提供住宿的地方都变成危楼。由于政府规定九月必须开学,我们实时张罗大型帐篷及基本设备送到当地,让学生可以在内接受教育,后来有学生知道帐篷由我们提供,特意亲身前来跟我们说多谢,除了被他们真挚的行为所感动,对于能幸运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我,从来没有想象过年纪这么小,竟然要为基本教育权利而感谢,那一刻可说非常震撼。」
在世界宣明会工作多年,Christabel曾到内地、伊拉克、海地、孟加拉国、非洲等不同地方,主力负责规划及管理救灾工作。在公共卫生课程所学,对她的工作很有帮助,「救灾方面,虽然国际间订立了很多标准做法,但套用这些做法时,也会考虑怎样可以做得更好,常想起教授强调的『do no harm』精神,即使简单如在灾区设立厕所,如果没有足够照明,或是太远离民居,当地妇女会因害怕途中有机会遇到强盗或性侵,而选择不采用,而如果太贴近民居也会带来隐私和卫生问题;这样不单帮不到灾民,也令资源白白浪费,所以如何有效帮到受灾人士,并且不会对灾区构成坏影响,是每次救灾时最要思考的课题。」
转换对事物的看法
Christabel坦承每次灾害情况不尽相同,难以一本通书用到老,很多时靠的是经验,「公共卫生着重的不单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建立对事物的看法和思维,尤其是教授不时强调身体没有疾病并非等于健康,还要关顾人身体机能、心理 和社交生活上的需要,这点在灾区感受很深刻。救援者既要处理健康与营养、卫生及水源问题,也要为灾民提供庇护所,以及保护儿童和脆弱人士的安全及私隐免受侵犯,往往比满足基本温饱及无病痛等基本需要来得复杂。」
Christabel认为即使没有打算投身救灾或是医疗行业,也可以与公共卫生有不同的连系,「社会上涉及健康的层面可以很阔,例如有些同学在毕业后留守小区,参与推广健康的工作、有些同学则负责制定与健康相关的政策或基建,亦有同学从统计及数据分析方面,检讨防疫成效并作出改善建议,这些均与公共卫生息息相关,建议报读公共卫生课程,有助拓阔眼界及视野。」
Comments